米家云台版app下载安装

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米家云台版app下载安装 > 新闻动态 > 微观察|茅奖小说影视化,如何逐梦《北上》

微观察|茅奖小说影视化,如何逐梦《北上》

发布日期:2025-04-18 20:21    点击次数:96

3月3日,改编自茅盾文学奖作品《北上》的同名电视剧在央视与爱奇艺同步开播。剧集由姚晓峰任总导演,金牌编剧赵冬苓操刀,集结白鹿、欧豪、胡军等实力演员。该剧实时收视率峰值破3,位列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同时,更引爆文旅等多个热议话题。从文学IP到热播剧,《北上》为何引发关注?

选择关键节点“浓缩”百年运河史

电视剧《北上》开篇就以一段黑白影像简单回顾了“小波罗”与谢平遥的“前史”, 旁白精炼又不乏风趣地讲解了运河的历史,同时铺垫了剧中部分角色祖辈的背景。在作家徐则臣的同名小说中,赋予运河时间叙事以历史的厚重感。1901年,为了寻找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失踪的弟弟马福德,意大利旅行冒险家保罗·迪马克以文化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。这位意大利人崇敬他的前辈马可·波罗,并对中国及运河有着特殊的情感,故自名“小波罗”。谢平遥作为翻译陪同小波罗走访,并先后召集起挑夫邵常来、船老大夏氏师徒、义和拳民孙氏兄弟等中国社会的各种底层人士一路相随。他们从杭州、无锡出发,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。这一路,既是学术考察之旅,也是对于知识分子身份和命运的反思之旅,更是寻根之旅。

电视剧由《红高粱》《幸福到万家》等剧的编剧赵冬苓操刀,她在保留原著精神内核的同时,为剧集注入更丰富的情感与思想内涵。影视剧在叙事上,原本一百余年的运河史被缩减为二三十年,并主要选择几个关键的年代节点展开故事,对小说中庞大的人物群也删繁就简。影视剧《北上》以2000年代初为起点,故事以运河沿岸一群少年从相知相伴到分离重聚的人生轨迹为脉络,以大运河文化及时代更迭为背景,描述了个人成长、时代奋斗和邻里人情的故事,展现运河的百年历史变迁,以及三代人对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。

烟火升腾中找回传统式邻里关系

随着剧集镜头的推进,一幅“青春回忆录”铺陈开来。每一处场景都将浓烈的年代感与醇厚的生活氛围完美交融。苏式建筑飞檐斗拱在风雨的洗礼下,愈发凸显出历史的厚重感,而记忆中淡淡褪色的诺基亚、搪瓷缸、金猪存钱罐,这些极具年代感的元素,也让观众仿佛穿越回90年代,勾起了往日岁月中的青春回忆。

花街小院里“鸡飞狗跳”的生活随之拉开帷幕,小戏骨们生活化的表演受到观众点赞。偷瓜被发现后,四个孩子仿佛有用不完的力气,一路从桥上跑进花街,南来北往的游人在此相汇,随处可见运货摆摊的小贩,蓬勃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马思艺跟随马奶奶来到花街后,导演又巧妙安排了“认门”桥段,将花街大院里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这一跟拍镜头长达4分钟,调度相当复杂,包裹着充沛的戏剧内容,如同运河一样气象万千,蕴藉丰厚又连绵不绝。
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电视剧找回了在都市生活中一度消失的传统式邻里关系的温馨感觉。中国几个家庭都是普通人家,有的在运河边开餐馆,有的卖早点,有的在文化馆上班,有的则是跑船的船老大。远亲不如近邻,大家如同一家人那样相处,你家孩子在我家吃饭,我炒菜需要葱就从你家借,运船生意好那就大家一起去赚,这一家夫妻吵架大家都帮着劝。

孩子们热情而善良,为了帮初来乍到的马思艺换新书包,大家跳到河里捞鱼捞虾去卖来换钱,马思艺被欺负,大家一起帮忙和人打架,六位少年的友谊就这样结下,成了一辈子的牵挂。这种邻里关系的人情味、烟火气,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,确实击中了不少观众,他们直呼看不够,这也是这些年《人世间》《小巷人家》等年代剧走红的原因。

“逐梦北上”体现对运河文化的传承

随着一个水中游泳的转场,时间来到2007年,曾经的小孩已经成了十七八岁的少年,友谊延续到白鹿、欧豪、翟子路、高至霆、李宛妲等演员登场,接下来故事的着墨点集中于他们从青涩童年到北上创业,最终回归家乡助力发展的成长历程。

同时也由他们的故事写及父辈的困境,比如胡军饰演的谢天成作为船老大,曾一度因为航运的兴盛发家致富,后来运河准备申遗,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的考虑,水运的船只逐渐减少,谢天成一家也陷入困境。电视剧通过个人奋斗、邻里互助与时代变迁,体现对运河文化的传承。

影视剧《北上》的主角是白鹿饰演的夏凤华,是一个风风火火的、率真坚韧的女孩,长大以后她在北京打拼,并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。但是原著小说中不存在“夏凤华”这一角色,该人物是电视剧改编时由编剧虚构的原创角色。编剧也回应,夏凤华的加入是为了拓展故事维度,并通过原创剧情呈现运河沿岸年轻一代的成长。

借由这些寻常人物,运河历史变得触手可及。徐则臣在《北上》的序言《大河上下》中谈及,“河流是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乐园。一个乡村孩子,所有的娱乐皆由天赋,捞鱼摸虾,游泳滑冰,采莲挖藕,靠的都是上天提前备下的一条条河。河流不仅是我们最亲密的玩伴,还是我们认识和想象世界的方式。”

江苏文旅梦幻联动引爆打卡热潮

随着电视剧《北上》的热播,收视与话题热度飙升,江苏文旅梦幻联动,继“跟着运河一路北上”正在成为新的风向标。据悉,为真实还原剧中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,该剧幕后团队选择在大运河岸实景重建“花街”,剧组寻遍苏州几千公里才最终敲定地点,“平地起高楼”搭建起剧中的花街小院,每一处细节都极尽真实地还原运河人家生活烟火。“水韵江苏”发帖表示,跟着白鹿欧豪打卡剧中主要取景地,昆山巴城老街。“昆山发布”邀请大家一起“逛花街”。扬州文旅发起探寻京杭大运河沿途风景,品味运河文化底蕴的活动,感悟运河的独特魅力。“苏州发布”则表示,“老街茶馆中的小狗,演完《北上》后城了街上最靓的仔。”

在电视剧《北上》勾勒的故事长卷里,大运河似一位缄默的见证人,悠悠流淌间,将沿岸人家的生活变迁尽收眼底。剧中聚焦运河从繁荣昌盛、渐趋落寞,再到重新焕发生机的三个关键阶段,花街的运河人家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时代更迭中,勤劳勇敢的运河人始终顺应变化,在传承先辈智慧的同时不断创新,最终实现了生活的蜕变与升华,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。

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运河文化,早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。凭借独特的底蕴,它持续吸引着热爱生活、怀揣梦想的人们投身其中,为这片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。它也如一位慈祥的母亲,哺育和润泽着两岸勤劳质朴的百姓,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,绽放出独有的地域光彩。

电视剧《北上》中的运河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河流,更是承载着中国现代化发展脉络的时光长廊。回首90年代至10年代的二十余年间,我国从工业、农业的发展阶段,迎来运河航运的繁盛时期,再到京沪公路开通,传统漕运逐渐衰败,直至2014年运河申遗成功,运河段又重新焕发生机,步入全新发展阶段。

同时,剧中对评话、竹雕、昆曲、长鱼面非遗的细致展示,也处处彰显着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,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视,进一步凸显出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的文化魅力。这不止是一段发生在运河边的故事,更是一部波澜壮阔、耐人寻味、值得反复品味的中国故事。

扬子晚报/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

视频剪辑 庆苗苗

校对 石伟

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米家云台版app下载安装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top